高雄一百-歷史遺產的延續與再生
- On January 5, 2021
- 0
2021年1月3日,是高雄市為期11日「跨百光年」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天。而「高雄一百」的主視覺設計,就借用了日治時期的市徽,融入「百」字之中。
1920年(大正9年)日治台灣以打狗(台語音譯「ta-kao」)區的日語諧音,譯為同樣是日本地名的高雄(たかお;Takao),改制設州,是為「高雄」市名元年。
1929年(昭和4年)市徽進行投稿與票選,由住在台南明治町(現成功路一帶)的川本五虎先生設計的方案勝出。方案把「高」字日文發音的片假名「タ」(Ta)、「カ」(Ka)設計成粗體筆直的菱形,以缺口分辨二字,兩者對稱上下疊合。
日治時期的市徽,很多時把日語發音扣連台灣地名,突顯城市特質,以及把漢字套入圓形的家紋和蓋章設計。而各種方案,就由當年市政府甚至是全島公開招募得來。這些設計是品牌設計的上佳參考,但直接搬到今天使用,就顯得與當下抽離,不合時宜。
但高雄的例子,就相當特別。如果只考慮國語讀音,就會難以聯想到這個市名淵源。官方的百周年紀念設計,採用精簡化的「タカ」設計,就恰如其分地點精。新設計亦簡化了片假名的筆劃,同時將銳角收圓,設計師表示想展現高雄堅毅而溫暖的城市性格。畢竟90多年後,日語諧音設計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
英國有紋章(coat of arms),日本有家紋,都是封建制度衍生的地方特色精緻傳統。而香港及台灣就留有具本地原素的版本,是重要的文化本錢。
今昔市徽的對比,在台灣一直是個課題,亦牽起日治時期功過的討論(就這點,香港的討論空間已經…)。近年台灣亦發行了很多昔日市徽的產品,今次則是首次由市政府官方揉合採用。
很遺憾,東亞的先進地區的近代化,大多在列強擴張殖民下完成,事實不由得逃避。自信地正視過去、作出公允的評價,再將地方故事娓娓道來,才是我們應做的事。
延伸閱讀:
雙和號雜貨- 痞客邦日治臺灣主要都市市徽一覧(新增至20枚) @ 雙和號雜貨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Twitter: https://twitter.com/WatershedHK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