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義勇軍軍旗-傳統與情義傳承
- On October 14, 2020
- 0
軍旗傳統源遠流長,在世界各地各有源頭。軍旗除了是部隊代代相傳,承載歷史、精神和榮譽的寶物外,更有其實際作用。在熱兵器未發達的時候,軍隊作戰講求陣式,軍旗就是部隊的集合點以及於煙火中作辨識之用。1806年,英國設立部門,逐步規範軍隊各種旗幟。就步兵部隊而言,一般有兩面軍旗-英王旗幟(King’s Colour/Queen’s Colour)與軍團旗幟(Regimental Colour)。始創自1854年的香港義勇軍,亦不例外。
香港義勇軍軍旗最早的紀錄,可以追溯到開埠初期1863年。當年2月16日,時任輔政司孖沙(W.T. Mercer)的夫人向香港炮兵義勇軍授予首兩面軍旗。同一場合,擔任義勇軍榮譽司鐸的聖公會施美夫主教,則獲時任義勇軍司令官夫人致贈一具銀製號角。其後,義勇軍經歷多次改組及一戰,軍旗一度下落不明。
1926年12月,時任港督金文泰眼見香港義勇防衛軍失去軍旗頗久,為此熱心奔走,新軍旗的建議和設計終獲英王御准。為籌集製作經費,當時的香港婦女,以金文泰夫人為首,更發起了訂閱制籌款。1928年5月6日早上,當局為動植物公園內紀念一戰港人犧牲的石拱門揭幕,同時間另一場合則進行防衛軍授旗禮,金文泰寄語:
「今時今日,軍旅生活雖不如往昔般多姿多彩,卻要求士兵具備更大勇氣及奉獻精神。希望你們恆久珍視軍旗,視之為對英王、香港及你們家園忠誠的標誌。」
“Military duty nowadays is less colourful than it used to be; but it demands from the soldier ever greater gallantry and devotion than in bygone time. Let these colours always be treasured among you as emblems of loyalty to the Crown, to the Colony and to your own homes.”
1941年香港保衛戰爆發,防衛軍受到重大考驗。12月18日日軍登陸香港島後,防衛軍支薪組(Pay Detachment)薛力尼中尉(Lt Ralph James Shrigley)和一隊隊員,奉命將兩面軍旗埋藏在防衛軍總部(前中區政府合署東座位置)旁聖約翰操場的泥土裏,以防被日軍擄獲。1944年,薛力尼中尉被日軍盤問期間,從二樓窗口墜地喪生,到底是被拋下樓還是拼命逃出,今日已無從稽考。1945年香港重光以後,舊隊員嘗試尋找軍旗但不果。
戰後香港防衛軍重建 前旗手捐助製作軍旗
1949年,香港防衛軍重建,從港督葛量洪等的演辭顯示,時人認為軍旗或已被日軍擄去。1951年2月14日,防衛軍舉行了授旗典禮,頒授由倫敦皇家刺繡學校特製編織的兩面新軍旗。其中一位倡議者及英王旗幟的贊助人,就是1928年接受港督授旗的防衛軍旗手密轍爾中尉(Lt Eric J.R. Mitchell)。而密轍爾的經歷,更絕不簡單。
1937年,時任少校的密轍爾與艾菲勒士官長(Sergeant Major Everest)一起前往倫敦,代表香港防衛軍參與英王佐治六世的加冕典禮。他們身穿制服,與世界各地的代表一起接受檢閱。密轍爾其後晉升中校,1940年擔任防衛軍副司令官,亦在此崗位迎接1941年香港保衛戰。
當年12月19日,來自加拿大的西旅旅長羅遜准將在黃泥涌峽奮戰陣亡,時任香港防衛軍司令官Henry Barron Rose因而頂替其崗位,指揮西旅繼續抗戰。密轍爾中校亦因此需要補上,成為防衛軍一哥,全權指揮。
二戰軍旗終重現 軍團轉型迎新旗
1956年6月,前聖約翰操場進行美國領事館建築工程時,有工人發現了旗幟的殘碎部份-旗上的皇家飾章及軍團旗幟的中央圓型部份,消息被防衛軍知悉。1958年的周年檢閱中,72位老兵持着軍旗的殘餘部份參與會操,其後殘餘部份就收藏在聖約翰座堂。
1970年,皇家香港防衛軍改組,陸空兩軍部隊獨立之後分別獲賜「皇家」頭銜,從此香港軍團就易名為港人熟悉的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1971年5月8日,港督戴麟趾向皇家香港軍團頒授燕尾式軍旗(Guidon)。
根據戴麟趾的解釋,1951年軍旗主要是用作替代當時以為失縱的軍旗,且名義上授予經歷二戰的防衛軍老兵。隨着皇家香港防衛軍解散,獨立成家的皇家香港軍團需要有自己的旗幟,就迎來這面燕尾式軍旗。皇家香港軍團,更成為唯一承繼「香港」戰役榮銜的部隊,繡在旗上。
其實,頒授日子亦透露軍旗兩個傳統源流。1951年2月授旗,是根據1863年授旗的脈略,繼承廣義「香港義勇軍」的道統,這一點亦獲賴廉士當年明言佐證。1971年5月授旗,則順從1928年授旗的脈略,承襲二戰衛港的香港義勇防衛軍。港人參軍服務社會,保衛家園的形而上精神,幸而憑藉軍旗具現於世。這就是軍旗的價值,亦是時人珍而重之的原因。
小知識:為何義勇軍由准尉擔任旗手,不像御林軍/步兵由軍官擔任?
在操場上,步兵部隊由初級軍官擔任旗手,士官就負責護旗,這一點大家可以輕易從每年6月舉行的Trooping the Colour觀察得知。但是就騎兵部隊而言,旗手的崗位卻一般由准尉擔任。屬於輕騎兵部隊的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便屬此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區別?
箇中原因,其實與兵種構成及社會結構有關。軍階一般可以區分為軍官(Officers)及士兵(Other ranks)兩個階級。過去,出身貴族才可以擔當軍官,膊頭有花,領兵打仗。至於平民士兵,根據年資、表現及貢獻等考慮因素,可以晉升士官,臂上有柴。
由於擔任騎兵的要求較高,官兵關係亦較為平等。以往,騎兵需要提供自己的座騎,所以社會階級及經濟條件一般較步兵好,多數出身地方富農/地主階級。憑着較為優越的出身,騎兵士官及士兵在部隊的地位自然較高。所以,騎兵部隊的軍官階層才將旗手的榮耀交予經驗老到的准尉,於是軍旗隊的崗位就全由士官擔任了。
參考資料:
Bruce, Phillip. Second to None: th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Volunteers.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Gao, Tianqiang. Serving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Volunteers. Hong Kong: 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 2004.
Hayes, James. “ A SHORT HISTORY OF MILITARY VOLUNTEER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1 (1971): 151–71. https://doi.org/https://www.jstor.org/stable/23881513?seq=1.
Regimental Standards and Guidons. Accessed September 8, 2020. http://www.dragoons.ca/standardsandguidons.htm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