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郵品說故事|1943年日本「香港黃泥涌高射砲陣地奪取」明信片
- On December 16, 2021
- 0
早前提到1943年日本發行《大東亜戦争2周年》明信片,一套三張。第二張以1941年12月19日日軍攻陷黃泥涌高射砲砲台為題,可見香港保衛戰黃泥涌峽戰鬥之激烈在日軍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細節介紹如下:
(一)右下角可見明信片是日本著名西洋畫家小磯良平(1903-1988)的作品,他於戰時還繪畫了《娘子関を征く》 (1941)和《斉唱》 (1941)等名畫;戰後,小磯良平曾擔任東京藝術大學 的教授,1982年獲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1983年更榮獲日本文化勳章。其出生地神戶現建有神戶市立小磯紀念美術館,收藏了約3,000件小磯良平生前的畫作。
(二)明信片左方可見兩門守軍的3.7吋高射砲。此款高射砲每分鐘可打10至20發,射程可達9,800米高空,媲美納粹德軍的88毫米高射砲,是二戰英軍的主要防空武器之一,曾用於守衛倫敦。可惜,香港保衛戰期間,全港就只有黃泥涌配備兩門3.7吋高射砲(有說摩星嶺砲台亦有兩門,尚有爭議)。除了雞籠灣有兩門4.5吋高射砲外,其餘西灣、松林和南朗山等高射砲砲台僅配備威力較弱的3吋高射砲。
(三)背景中的山嶺和高射砲砲台都不見有高大的樹木,這一點符合戰時情況。從戰前的相片、影片可見香港各個砲台、機槍堡和城門碉堡附近都鮮有樹木,即使有都會被守軍砍伐,以免阻擋射界。直至戰後《郊野公園條例》實施,這些遺蹟才漸漸被樹木遮蔽,現時到黃泥涌高射砲砲台遺蹟,尚可看到高射砲基座。
(四)明信片中的日軍裝備輕便,既無背嚢亦無背負袋,手上的三八式步槍上了刺刀,是典型的日軍衝鋒形象。二戰時日軍仍然強調白兵衝鋒,使用刺刀作肉搏戰,明信片亦反映了這種作戰概念。
(五)明信片的繪畫角度與1942年1月日軍巡視英軍陣地的毎日新聞 相片(見comment)相當類似,或有可能曾經參考。
【新書】《香港保衛戰紀——十八個需要記住的香港故事》
立即購入:https://bit.ly/3IgbauI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