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 Webzine 環球娛樂網誌】傳聞戰隊EP3之 大埔運頭塘亂葬崗の謎
- On September 9, 2021
- 0
彩色 | 2021 | Dee姐、沙律、緊身衣、香港歷史、WatershedHK | 粵語 | 中文字幕 | 5’ |
立即睇片:https://umwebzine.com/rumour-ranger-ep3/
謝謝香港環球音樂唱片公司及the Sumerian Studio,今次同大家探討「大埔運頭塘亂葬崗の謎」。專家之名不敢當,不過可以分享一下小知識:
大埔運頭塘名字的由來?
地名或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根據一張1866年天主教香港教區傳教士勘察繪製的的地圖,現今大埔運頭塘的位置就被標記了漢字「碗陶」,粤語讀音十分相似。而羅馬拼音「Un-iu」,則與今日的「碗窰」相同。
運頭塘以往的歷史?
大埔陶瓷工業曾經十分發達,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兩朝。1674年,客籍馬氏族人由廣東遷至大埔,就向文氏購入窰場,可見產業成熟的程度。時至今日,大埔碗窰村的碗窰更成為法定古蹟。至於1941年香港保衞戰,主要戰鬥在九龍及港島,與大埔的關係較少。但是,日軍砲兵聯隊當年就是經大埔廣福橋橫渡林村河南下,由日本《每日新聞》留下相片。
上網傳聞邊啲係真?邊啲係假?
很多沒有爆發過戰鬥或屠殺的地方,在網上變成了猛鬼地點,或被說是亂葬崗,既反映日佔淪陷時期生活痛苦,亦反映很多人為靈異經驗找一個典故及解釋。就二戰為例,經常有人說港島西摩星嶺砲台夜晚有日軍操兵的鬼影,但那裏沒有爆發過步兵戰鬥,陣亡的更主要是印度士兵。反而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及戰俘營等地,就確實曾經有處決、強姦以至屠殺等的慘痛的故事。
有無戰時運人頭地方及相關的故事?
古代戰爭會按殺敵數量判斷軍功,但因為人頭很重,亦容易有傳染病,所以好早至春秋戰國已有割左耳論功的作法。十六世紀日本戰國時代,都係有用割耳和鼻的做法點算,除非是重要的敵人將領。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明朝援朝作戰。日本京都豐國神社門前就留有一座耳塚(前稱鼻冢),集中埋葬了大量朝鮮及明朝將士的鼻及耳,估計數量由2萬至20萬不等。
延伸閱讀: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